我向来是讨厌跑步的。每回体育课,排着队跑圈,总是气喘吁吁地落在最后,心里暗骂这无聊的运动。直到去年春天,因为体检报告上几个刺眼的数字,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项被我鄙弃多年的运动。
起初,跑步于我不过是机械的重复。左脚,右脚,左脚,右脚,周而复始。我数着步子,盯着手表,计算着消耗的卡路里,像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。跑完三公里,便觉得大功告成,可以心安理得地回家。
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。某天清晨,我照例出门跑步,忽然发现路旁的樱花不知何时已经绽放。粉白的花瓣在晨光中微微颤动,我停下脚步,第一次认真地看着这条已经跑了两个月的小路。原来,跑步的路上不只有气喘吁吁和肌肉酸痛,还有四季轮转的风景。
我开始学会在跑步时不再计数,而是感受。感受微风拂过面颊的轻柔,感受汗水顺着脖颈滑落的畅快,感受脚步落在地面的节奏。跑步成了一种移动的冥想,思绪在步伐中渐渐澄明。那些困扰许久的难题,常常在奔跑中忽然有了新的视角。
跑步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。我不再视它为需要驯服的机器,而是值得倾听的伙伴。当膝盖微微作痛,我学会放慢脚步;当呼吸变得急促,我学会调整节奏。身体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什么是适度,什么是极限。这种对话,是健身房里的器械永远无法给予的。
最意想不到的是,跑步让我遇见了另一个自己。那个在雨中仍然坚持奔跑的人,那个在疲惫时还能再往前多走一步的人,那个看到夕阳会驻足欣赏的人。跑步撕下了我给自己贴上的种种标签:懒惰、缺乏毅力、不善运动。原来,我比想象中更坚韧,也更柔软。
如今,跑步不再是为了减肥或是健康的不得已而为之。它成了我与自己相处的方式,是每天专属的仪式。在这段独处的时间里,没有手机的干扰,没有工作的压力,只有呼吸、脚步和沿途的风景。
跑步教会我的,远不止是坚持。它让我学会倾听——倾听身体的声音,倾听内心的需求,倾听世界细微的美好。在这条看似单调的路上,我找到了生活的节奏,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